8月16日上海书展首日,《李载平传:中国DNA研究的拓荒者》新书发布会在书展现场举行。本书作者潘真和李载平先生的长子李天笑,以及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江世亮与读者分享了李载平先生鲜为人知又极不平凡的一生。
2017年初春,潘真第一次见到李载平院士。此时,李院士已经是92岁高龄。这位躺在中山病床上的老人,一开口就让人觉得嗓音年轻,一谈起专业来就两眼放光,完全不像老人、病人。
李载平先生是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基因工程和分子遗传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的《中国生物工程》(Biotechnology in China)一书,专门写到李载平之于中国生物工程的不可或缺:“在西方,众所周知,李载平是把分子生物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他还促进了国际合作……”这样重要的一位领军人物,此前不要说传记,即使稍长篇幅的新闻报道都找不到。
【资料图】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潘真,长期从事记者工作,曾获2009年上海长江新闻奖。2017年的会面之后,多次采访李院士及其家人、同事、学生、朋友,写出这部填补空白的传记——《李载平传:中国DNA研究的拓荒者》。
《李载平传 中国DNA研究的拓荒者》
潘 真 著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从传主入学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开始科研生涯切入,写他在动荡岁月中坚持科研、改革开放初期出国考察世界先进科技、开创中国分子遗传事业、引进外国专家帮助中国发展、培养年轻科研人员,兼及其社会活动、人生观价值观和特别的原生家庭、家庭生活等等,反映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救国”“科学强国”的信念和奉献精神。从李院士的科研和生活细节中,读者能够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那一代科学家,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从无到有的为我国科学事业打下了基础。在今天重温这些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作者近距离观察、访谈传主,写出了一位与时俱进的科学家的风采。书中诸如玩转微信、关注科技前沿公众号、评论克隆人等问题之类的细节,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高龄科学家的认知。潘真期待能这本书能够“无限接近李院士的真实情况”,既呈现一位大科学家的“真”与“纯”,带来第一线“安、钻、迷”的科研工作者——安心、钻研、入迷的工作状态;也展示他作为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在投身于事业的同时,他也拥有着饱满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李载平院士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毋庸置疑。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中,顾健人、曾溢滔两位院士这样描述李载平在科技领域获得的成就:
“李载平从50年代末开始DNA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70年代中,为我国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的起步,呼吁宣传推动,艰苦创业,是我国基因工程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队伍建立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载平是我国基因工程和分子遗传的开拓人之一,他在70年代中期,在我国最早建立了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实验室,艰苦创业,建立系统技术,培养人才队伍,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8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在上海签署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协议。10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揭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1970年代末,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法国,作为巴斯德研究所派出的接待人员之一的蒂奥莱结识了代表团成员李载平。
1980年的第一次基因工程讲习班的授课老师,就是是李载平请来的蒂奥莱。不仅限于蒂奥莱,李载平还邀请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海默教授、哈佛大学的史托尔教授等数十位名家,带着各自的实验教材,来中国举办短期学习班。
由李载平发起并积极促进的各种科研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李载平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保持多年的友好关系,成为世界多个研究所与上海生化所合作发展的基础。而一系列密切的交流,也使这份友谊在各国年轻一代科研人员中延续……
做事高调、做人低调,谦和谦卑,心存敬畏,淡泊名利,是李载平一贯的做派。
1996年,李载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院士当选通知
对这个迟来的院士头衔,他轻描淡写道:“其实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中国比较早地对DNA、对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并做出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我觉得,作为院士的话,要对国家的科学技术有开创性的工作才成……有个院士称号嘛,应该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自己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这方面总是有限的。”所以,他从来不把院士头衔印在名片上,像对别的头衔和荣誉那样,一概忽略。以至于第一次有记者采访,需要翻箱倒柜找那些在他看来“不值钱的”奖状、聘书,后来采访多了,才慢慢找出来,聚起来。
很多科学家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卓越的科学成就,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个人品质的也足够光彩夺目,为后来人照亮前行的路。李载平,他的名字不仅因是中国DNA研究的拓荒者而为人们所铭记,也会因为他促进中国生化领域与世界的交流、悉心关注科学后辈的成长而在中国的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南极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