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诸多沿海岛屿中,金门岛是颇为特殊的一个。这个岛屿与厦门的最近距离还不过两公里,但当时却没被解放,并且直到今天都还在台湾当局的控制之下。
那么,金门岛有着怎样的历史呢?为什么当时没被解放呢?这背后又有何原因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门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反殖民、反侵略的一系列历史。早在明太祖洪武年间,明朝就在金门岛上建城了。
明朝中后期,该城在抵御倭寇入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金门又见证了郑氏家族的崛起。
1633年,明朝舰队在郑芝龙的带领下与荷兰舰队在金门东南的料罗湾展开决战,结果明军大胜。此战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的势力,并奠定了郑氏家族的海上霸权。
而在明朝遭逢“甲申国难”,清兵入关的浪潮中,金门也成为了抗清义军的重要根据地。
1646年,清军兵临福建,郑芝龙拱手而降,将福建大部分地区以及自己的舰队拱手送给了清军,但郑芝龙之子郑成功拒绝投降。
郑成功带领自己的部队在金门岛登陆,大会明朝文武群臣于巡检司城,宣布自己绝不降清,扛起了抗清事业的大旗。
此后郑成功苦心经营金门、厦门二岛,金门岛成为了抗清义军的后勤基地。郑成功在这里储备物资,整军经武,为反清复明事业而呕心沥血。并不断配合南明永历政权对清军发起反攻,将沿海清军折腾得焦头烂额。
到了1659年,郑成功更是以金门为基地,发起了大规模北伐行动,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尽管最后被清军击败,但也对东南之地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就连康熙帝后来也对郑成功进行了肯定: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这其中,“四镇”指的是当初南明的“江北四镇”,他们兵力雄厚,但却不忠于明朝,后来大多降清。
而郑成功却以微薄的兵力屯师于两岛——金门岛、厦门岛,甚至敢于发起北伐,与清朝争夺东南半壁,确实称得上是英雄了。而金门岛也在郑成功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是“英雄的土地”并不夸张。
到了1661年,郑成功更是率军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程。最终彻底驱逐了荷兰殖民者,让宝岛台湾回到了祖国手中。
但不久后清军趁虚而入,攻陷金门。而郑成功之子郑经又趁着清朝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时收复了金门。不过到了“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最终还是消灭了郑氏集团。此后金门一直是我国领土,抗战时期一度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被收复。
由以上历史就可以看出,金门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和大陆存在紧密联系的,并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诸多重要历史时刻,绝对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9月,国民党军已经在各个战场上兵败如山倒,解放军开始对闽南发起攻势,先后解放了泉州、漳州等重要城市,随即开始筹备解放厦门的战役。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此时厦门的外围据点已经被基本扫清,解放厦门的时机已经成熟。10月15日,解放军开始渡海进攻厦门,由数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厦门的国民党军被迅速肃清,短短两天之后,整个厦门就已经被解放。
而厦门的解放,也为进军金门打开了通道。但与此同时,由于厦门解放过于顺利,以及此时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等种种因素,某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也开始在军中部分干部里蔓延。
部分人认为厦门既然已经解放,金门的解放就只是时间问题,国民党军甚至可能会不战而逃。
但实际上,此时国民党当局已经决心死守金门岛这个战略要地。
金门岛东部地势陡峭,不易攀登,而西部地形相对平缓,利于登陆,便成为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重点。除了本身的要塞工事外,国民党军还在岛上修筑了一系列野战工事。
并且金门岛可不是一个孤立的岛屿,周围还有小金门岛、大担、二担等岛屿作为屏障,国民党军在这些岛屿上长期经营。这些岛屿加起来就是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战时可以互相支援,很难一举拿下。
早在厦门战役前,国民党军就已经将第22兵团全部、青年军第201师及第12兵团第11师部署在了金门岛上,守军达到两万余人。解放军解放厦门后,国民党当局更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蒋介石不愿放弃这个重要的沿海据点,下令死守金门。于是国民党军第12兵团所率的第18、19军也被调到了金门,在胡琏的指挥下加强金门防御。至此,金门守军总兵力达到四万余人。
而解放军一边也决心乘胜追击,在解放厦门后立即开始部署解放金门事宜。负责这一任务的是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
该兵团曾参与渡江战役,从江北一路打到了闽南,可谓战功赫赫。但在接连胜利之下,部分指战员也开始轻敌冒进。
当时原定由第28军攻取金门岛,由31军一部攻取小金门岛,互相配合。
但由于第31军还要负责城市接管和恢复秩序等事宜,加之部分指战员过于轻视国民党守军,最终决定解放大小金门的行动全部由第28军承担。
此时,第10兵团还并不知道国民党军的援军已经赶往金门,金门守军增加到四万余人等情报,认为靠第28军就足以解放金门。
事实上,第28军在接连战斗后也面临着缺员和疲惫等问题,而更关键的问题则是船只不足,难以载运大部队渡海。
第10兵团原定就在10月18日,也就是厦门解放的第二天登陆金门。但国民党军之前已经破坏了沿海的大部分船只,致使第10兵团此时能调集的船只还不足以载运一个营,根本无法发起登陆行动。
于是登陆行动只得推迟,第10兵团一面敦促第28军加紧准备,一面筹集调度各军船只以支援28军的渡海作战。
但直到10月21日,可用于渡海的船只依然严重不足,第10兵团只得将登陆日期推迟到10月23日。
而就在此时,国民党军第12兵团抵达金门的消息已经传来,随后越来越多关于国民党援军的消息传到了第10兵团处。
但由于第10兵团对该部国民党军是撤回台湾还是增援金门判断不定,最终还是决定于24日夜发起登陆作战。
此时第10兵团手中的船只已经足以载运3个团,第10兵团首长认为,正是应该乘着更多国民党援军到达之前发起登陆作战,才能减少解放金门时的阻力。可以先载运3个团作为第一梯队发起登陆作战,随即迅速返航,再载运2个团作为第二梯队。
这样登陆部队达到5个团,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为1:1,足以巩固阵地乃至解放金门。但实际上,此时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兵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第10兵团的预估。
10月24日晚8点,第28军的三个团——244团,251团和253团按照预定计划分别从莲河、大嶝岛、后村等地起航,前往金门。
由于缺乏熟悉航道的水手,缺乏足够的登陆训练和准备以及协同不力,调度不灵等因素,三个团在风浪中失去了统一指挥,只能各自航行并组织登陆。
但由于对当地水文环境缺乏了解,登陆部队在准备登陆时恰逢落潮,结果船只搁浅,登陆部队只能提前登陆。国民党军则已经在岸上严阵以待,解放军遭到猛烈炮火袭击,损失惨重。
但即便如此,解放军还是爆发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10月25日凌晨两点左右,三个团已经突破了沿岸国民党军的拦截。但由于各部失去了统一指挥,在登陆时组织混乱,大家只能各打各的,营以上指挥员掌握的部队最多不超过一个连。
而此前各部又奉行着“有几个人打几个人的仗”,纵深穿插的战术思想,在未能有效巩固滩头阵地,并且对内陆敌军防御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就急于向内陆挺进。
这一战术在敌军战斗意志薄弱时可以起到迅速控制战略要地,尽可能扩大战果的效果。但一旦遭遇抵抗意志较强的敌军,就很容易被“抄后路”。
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熟练舵手和船只搁浅等因素,运载第一梯队的船只无法返航,结果遭到国民党空军和海军的猛烈打击,最终全部损失。
而第二梯队的两个团由于缺乏船只运载,也无法登陆支援第一梯队。
这样第一梯队的三个团与后方的联系基本被切断,实际上成为了孤军,其后果无疑是十分致命的。
第一梯队的三个团在突击到内陆时,也遭到了优势国民党军的阻击,未能进一步推进。10月25日8时开始,国民党军对解放军第一梯队展开反攻。
第一梯队拼死抵抗,但由于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加之弹尽粮绝,逐渐被国民党军分割包围。
当日下午,第10兵团为支援登岛部队进行了最后努力,紧急调集到了一批船只,但这批船只仅能运载四个连。
并且由于风浪太大,实际抵达金门岛的部队只有10个排,他们在苦战后与坚守古宁头的部队会合,但已不足以挽回整个金门战役的局势。
10月26日,国民党军猛攻古宁头,登陆部队苦战终日,击退了国民党军的攻势,并趁夜突围。但由于缺乏返航的船只,登陆部队无法撤回。
10月27日,国民党军再次发起攻击,登陆部队顽强抵抗到28日下午,最终大部壮烈牺牲。至此,金门战役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当时未能解放金门的原因了。
金门战役虽然失败了,但这并不能磨灭登岛部队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在绝对劣势和种种困难条件下依然顽强奋战,已经尽可能做到了最好。
而第10兵团也在战后召开了战役检讨会,总结了金门战役的失败教训。比如部分指战员麻痹大意、轻敌冒进、盲目乐观、过早转移了工作重心,以及准备不充分,对敌情了解不清晰和登陆后缺乏统一指挥等。
尽管金门战役失败了,但它也为解放军的登岛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各部队对此战的失败教训进行了认真分析,为解放军之后一系列成功的登岛作战奠定了基础。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南极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